編輯 /十堰柏和心理鄒悅
別人和你爭執,明明自己有理卻不好意思辯解;別人提出要求,即使你不愿意也要違心的答應;受了委屈,你只敢在心里抱怨卻不敢表達。別人批評了你一句,你可能會糾結好幾天;別人稍微對你有些冷落,你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為什么你老老實實做個好人,卻有那么多不順的事情纏繞著你?
昨天,一位年輕的女士過來咨詢,她是一家公司的會計,同事總是拿著一些手續不全的票據找她報銷,按照公司的規定,有些票據是不符合報銷要求的,同事就會和他爭吵,這種情況下,她總是緊張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不到兩年已經出現了中度抑郁的情況。她現在巴不得請長假,因為每天一進入到公司就會感到胃疼、頭暈。
這位女士剛出生,就因為她父親的重男輕女,把她過繼給親戚撫養。她自小學習還不錯,還獲得過好心人的資助,性格溫順,工作學習努力,但是很自卑,沒有安全感。他很委屈,自己從小到大自己都是老老實實與人為善,為什么還要承擔這種壓力?
人們內心有一個功能叫做“防御機制”。防御機制就像人類身上的免疫系統一樣,保護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免受一些刺激的傷害。防御機制健康的人在面對不公平時會爭取自己的權益,面對自己不愿意時會敢于拒絕,他們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負面評價而過度在意。那些軟弱的人防御機制早已經千瘡百孔,甚至經不起一丁點的風吹雨打。我們可以想象,這位女士小時候經歷了對孩子來說程度最高的一種心理創傷——被拋棄。她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力量,這讓她從小遇到委屈不是反抗,而是通過隱忍來祈禱問題趕緊過去。
原生家庭較好的孩子,因為從小有父母撐腰,他們遇到委屈的時候是敢于反抗。從小遭遇創傷的孩子不會認為是父母的錯,他們會把問題本能的歸結到自己身上,這會讓孩子長期生活在內疚感中。于是孩子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表現優秀來討好父母,這就造成了委屈自己也不敢反抗,別人指責自己會內疚好幾天的情況。他們長期自我否定,逼著自己隱忍,自我攻擊,就會導致內心壓抑的憤怒的攻擊性轉向自身,造成抑郁。
我很反感一切都會好起來這樣的雞湯,很多人帶著早年形成的心理創傷艱難前行,這些創傷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就會一直折磨著我們。所謂的時間、運氣、磨難都不會修復內心的創傷,修復內心創傷的是我們對于命運的不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