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十堰柏和心理 鄒悅 昨天參加了一個線上讀書會,大家探討的主題是為什么善良的人卻沒有好報,我也看到網上有網友是通過宗教信仰或者是因果來分析這個問題,今天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么善良的人沒有好報。 我們所探討的善良或者不善良,這個是要打引號的,我覺得之前讀書會上所說的善良不是真的善良,而是軟弱。用心理學的解釋就是軟弱的人會壓抑自己的內在生命力,從而喪失很多生命當中的有利的機會。 第一,軟弱的人通常是不敢拒絕別人的,因為他們內心里比較脆弱,于是他們會投射性的認為別人也比較脆弱,如果自己拒絕了別人,別人可能會受到傷害。反之,有力量的人是敢于表達拒絕的,因為他們本身有力量感,于是他們會投射性的認為別人也會比較有力量感,那么不會因為他的拒絕而受到傷害。 [size=12.0000pt]第二,軟弱的人通常會回避競爭。避免爭執,這也是由于他們自身的軟弱。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去競爭,而是擔心如果跟別人發生爭執,可能會影響與他人的關系。有力量的人則會充分釋放自己的能力,在規矩所允許的情況下,他們盡可能地爭取自己的利益和榮譽。而且有力量的人,他們會有明確的邊界感,如果互不侵犯,我們就能和諧相處,如果我的邊界被你侵犯了,那么我也會做出相應的行為。 第三,軟弱的人道德感強,他們會為自己的言行和想法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哪怕這些規矩在很多時候是不合時宜的,他們出于道德感還是不敢去突破。有力量的人也有道德感,但是他們的道德感處在適度的位置上,他們在做事兒的時候更看重結果,不會給自己設置太多的心理束縛。所以有力量的人在做事方面通常會比軟弱的人有較高的成功率。 第四,軟弱的人通常對于欲望的滿足持有內疚感和罪惡感。不好意思談錢,不好意思談利益,甚至不好意思指出別人正在傷害自己。心理學對健康的生命力的定義是在不違法的情況下不傷人,不傷己,那么就可以最大程度的追求自己的欲望滿足。但是,軟弱的人通常會把欲望與貪婪和墮落掛鉤,他們潛意識當中的內疚感和罪惡感使得他們不敢去光明正大的追逐快樂。 第五,軟弱的人的生命力通常是萎縮的、萎靡的,因為他們在內心里給自己 設計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所以他們會經常感覺到內心沖突,他們為了減少這些內心沖突,就會有意識地去回避那些給自己帶來利益和快樂的事情或者關系。而那些有力量的、生命力飽滿的人,他們喜歡去追逐那些給自己帶來利益和快樂的事情或者關系,所以他們能獲得更多的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最后一點,軟弱的人,他們的內心力量不但壓抑還有可能是朝向自己。因為他們每一次對于外界的隱忍和退讓,都有可能讓他們內心里積聚越來越多的攻擊性。當這個攻擊性大到一定程度,他們出于道德感的原因,還是不敢讓這個攻擊性朝外釋放,這個攻擊性就會朝向自己,使得他們產生自我貶低,自我懷疑,甚至產生身心疾病。有力量的人,他們的攻擊性可以朝外適度的表達,甚至是升華的表達,于是這些攻擊性就維持了自己的邊界感,造就了榮譽、成就,還有快樂。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你的潛意識操縱你的人生,而你卻稱之為命運。也就是說,我們的命運到底如何,是好是壞,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們自己所決定的。
|